杭企 | 中策橡膠:加入福特、奔馳、特斯拉工廠“鄰居圈”
發布日期:2024年05月07日 09:00
前不久,一樁真正意義上強強聯合的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杭州舉行。
中國排名第一的大型輪胎制造企業“中策橡膠”和全球智能物聯和視頻監控產品及解決方案領頭羊“海康威視”共同宣布,雙方將在機制與模式創新交流、促進產業鏈協同發展、智能裝備制造深度合作、推進數字化工廠建設、推進數字化園區樓宇建設、品牌文化共建與黨建發展等六個方面展開全方位深度合作,共同接受挑戰、創造未來。
這次合作,于中策橡膠而言,是企業為打造中國制造業高端新名片落下的重要一棋。
“接下來,我們會進一步升級未來工廠,打造業內最先進的數字化工廠和數字化園區。”中策橡膠副總經理蔣志強說,這個數字化園區或將實現物流、門禁、監控、行人車輛、能耗等全流程的數字化管理。
辦公大樓
深入數字化是必由之路
作為一家有著近70年歷史的輪胎制造廠,中策橡膠有著輝煌的歷史。“有太陽升起的地方就有朝陽輪胎”,不僅僅是當年紅極一時的廣告語,至今仍是中策橡膠前進的目標。
而數字化,加速了這個進程。
未來工廠v1.0
2020年,中策橡膠投入近5億元打造的未來工廠v1.0(高性能子午胎未來工廠)投入使用。這個位于杭州錢塘區的下沙工廠,用上了5G、AI、大數據、云計算、物聯網等新技術,可實現全流程智能化生產,平均每7秒就有一條輪胎下線,勞動生產效率較此前提升了300%。
2023年年底,“升級版”未來工廠v2.0(中策橡膠綠色5G數字工廠)也投入使用,以“燈塔工廠”為標準,工廠效率較1.0版本再提升50%,主打生產中策橡膠旗下高端系列產品。
“數字化是公司的重要戰略,是公司今后發展的關鍵手段也是必由手段。”中策橡膠副總經理蔣志強語氣堅定。
橡膠制品加工制造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,要進行數字化轉型,投入大、轉型難、工業化程度不夠……每一道難題都好比一座高山,難以跨越。
在解題的過程中,中策橡膠起步早、架構清晰、步伐堅定。
蔣志強回憶,在2010年前,中策橡膠就開始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嘗試,2014年起企業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數字化建設,多年來經歷了從點線面再到如今成體系的建設過程。
“這個過程中,我們并不是東一榔頭、西一榔頭地進行轉型,搭好架構是很重要的。”
為更通俗地解答,蔣志強打了個比方,他說,和建造房子一樣,中策橡膠很早就架構了“1+N”的數字化架構,“1”指的是數據中臺,也就是房屋地基,“N”則是包括品控、設備、能源等多個協作平臺,可根據需要進行擴展和修改,這些是地基之上建造而來的房屋。
工廠內數字化大屏
通過這樣的組織搭建,中策橡膠讓整個生產環節的數據充分流轉、利用起來,通過利用信息化、數字化、智能化對生產要素的創新配置,讓企業在傳統制造業中實現“換道超車”。
在蔣志強看來,這是新質生產力的生動體現。新質生產力的“新”包括謀求關鍵技術突破、數據生產要素的充分挖掘與利用、產品和生產方式的深度轉型。實現新質生產力,不斷創新、深入數字化都是中策橡膠依賴的重要手段。
真正的國際化就是跑向世界一流
今年,杭實集團實施的“六大提升行動”中,“海外拓展”是重要內容之一。
中策橡膠多年前開始布局海外,去年正式提出國際化戰略,從“中國第一”跑向“世界一流”的過程中,企業正面臨著快速國際化的節點。
這幾年,新能源汽車浪潮席卷,輪胎作為重要配件,重要性也不斷凸顯。中策橡膠的產品以更快的速度獲得了德國大眾、美國福特、歐洲斯特蘭蒂斯等世界車企的認可,海外銷售網絡遍布全球。
翻開中策橡膠“出海”據點圖:歐洲、北美研發中心已建成或布局;泰國工廠早已投產,轎車輪胎年產量達到1600萬套;印尼工廠已經啟動建設;墨西哥工廠即將開工……
據了解,這個落地墨西哥的新生產廠房計劃落戶薩爾締約,工廠旁邊坐落著福特、斯特蘭蒂斯,對面是奔馳工廠,斜對面是特斯拉工廠,占地超60公頃(900畝),工廠建成運營將全面輻射美洲市場,項目一期預計2025年12月建成投產。
從工廠的選址,足以窺見中策橡膠追求卓越,接軌世界一流水平的雄心。
未來工廠v1.0
在海外拓展這條路上,中策橡膠通過品牌、管理、體制的優化不斷提速。
在蔣志強看來,真正的國際化絕不僅僅是把輪胎賣到國外去,而是四點缺一不可:一是品牌國際化,二是在海外建設真正的生產基地,三是在海外擁有配套,四是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。如今,中策橡膠這四個方面已在齊頭并進。
去年,中策橡膠營收創下新高,達到歷史最高。為了讓中國輪胎早日站到國際舞臺的C位,中策橡膠正在提速快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