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日報 | 巨星三十年:精一至行 大道于心 深耕制造 布局全球
發布日期:2023年11月10日 02:00
30年前,在杭州市中心的一幢寫字樓里,20平方米,一張桌子,一個員工,這就是巨星控股集團(以下簡稱“巨星”)的開始;30年后,營業總收入726億元,連續多年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,擁有員工4.3萬余人,產品銷售及服務網絡覆蓋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。
位于杭州九堡的巨星控股集團
從手工具行業起步,分別入股杭叉集團、國自機器人、新柴股份、中策橡膠,布局叉車、移動機器人、柴油發動機、輪胎等領域,拓展制造業版圖,巨星就如同懸掛著“浙江制造”風帆的航船,以“智造”為引擎,載著風雨同舟、日夜兼程的伙伴,吹響了“品牌出海”的出征號。
三十年精一至行,大道于心。巨星控股集團董事長仇建平說:“大道,即時代大勢、家國情懷。做企業,心中要有大勢,要愛國守法,積極履行社會責任;精一,即惟精惟一,專注、聚焦、唯美,深刻研究所在行業的規律,以道心追求極致,獲得各界尊重,建立獨特競爭優勢。巨星跟隨改革開放的浪潮,根植于中國制造,30年圍繞主業,因市場而生而強,實現了中國民族品牌的國際化發展。”
未來3年,巨星將持續加大制造和技術投資力度,投資固定資產100億元,加快杭州制造業生產基地建設,研發投入100億元,加大技術領先程度。同時,持續“走出去”,并購海外品牌和企業,加快海外工廠投建,加快全球化發展。
巨星科技
圍繞主業拓邊界
產業鏈優勢助力品牌出海
巨星科技是廣交會的“常客”,這次他們獲得了頂額的12個品牌展位,一口氣布展了10余個工具品牌、上千款工具產品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廣交會上,巨星科技接待客商超過1000人次。
作為巨星旗下最先起步的主業子公司,巨星科技已經成長為全球領先的工具企業,近10年來更是通過不斷并購延伸產品線,擴展行業邊界,目前擁有產品類目3萬多個,2022年總營收達到126億元。依托全球化布局的生產制造能力,以及歐美地區本土化的服務優勢,巨星科技慢慢走上“品牌出海”的國際化征程。
將中國制造的全球化生產優勢轉化為立足世界的品牌優勢,一直來都是國內制造企業的難題。品牌能力強,意味著對產業鏈的主導能力強;同樣,一家產業鏈鏈主企業,在走向國際化的征途中,需要品牌能力的突破。巨星科技已經走到這個關鍵節點,也必然要跨過這個節點。一方面,巨星科技正在完善全球范圍內的制造分工分布,在東南亞建成的工廠已經全部投入使用,東南亞產能布局初步成型。另一方面,積極利用歐美本土團隊的優勢,為客戶繼續提供完善的就近服務體系,確保了訂單和售后的相互匹配。巨星科技已經為樹立全球化品牌積累了足夠的基礎和底蘊。
多年經營工具類目,巨星科技具備強大的產品設計、研發能力,開發面世了多個成功品牌。比如工具品牌WORKPRO,在亞馬遜上年銷量高達7000萬美金,居國內同類目品牌第一位。同時,針對歐美市場的品牌壁壘,巨星科技通過并購不斷擴展產品線,形成ARROW、BeA、SK、PONY&JORGENSEN、Goldblatt等多個世界級知名工具品牌矩陣。“我們現在依然在等待并購的機會,巨星科技也具備這樣的實力和條件,可以圍繞主業,選擇好的海外品牌標的,將產業做大做強。”仇建平說。
巨星科技產品合集
杭叉集團
新能源彎道超車
產品創新布局未來
每到周六上午10點,杭叉集團的官方抖音號就熱鬧起來。新能源叉車在鏡頭里擺弄著各種“造型”,綠色、橙色的車身閃閃發亮,展示新能源叉車各種性能。在鋰電池新能源叉車領域,杭叉集團儼然已成為領航者。
杭叉集團未來工廠
作為工業車輛行業領軍企業和新能源工業車輛先行者,杭叉集團提出了“創新驅動、加快推進國際化、深化新能源”三大戰略,搶抓“雙碳”發展機遇,憑借在鋰電池、驅動電機、整車電控等關鍵零部件的前瞻布局,力爭將全系列產品切換為鋰電、氫燃料電池等新能源產品,實現產品戰略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目標。“與傳統叉車相比,鋰電池叉車在智能化、使用壽命、環保、售后服務上都有優勢。目前,杭叉已經擁有鋰電新能源叉車全系列產品,引領行業的創新型產品陸續推向市場,構筑起強勁的市場競爭壁壘。”杭叉集團董事會秘書陳賽民說。
杭叉集團新能源叉車合集
在巨星,制造業文化的核心是細節決定成敗,而細節來源于不斷研發投入和布局未來。通過前瞻性布局新能源產品,杭叉集團形成了性能領先、型譜齊全、供應鏈穩定、品牌認可度高等優勢的競爭格局。同時,在各行業亟待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,杭叉集團在穩健發展的基礎上,助推高度靈活、個性化、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,積極布局全流程物流解決方案,謀求可持續發展動能。
“做一家百年企業,首先要把產品、技術、市場、品牌做好,讓產品有市場競爭力,符合用戶需求。”仇建平說。杭叉集團通過創新制勝、精品意識、數字理念、服務精神等多措并舉提升品牌價值、塑造品牌效益,如今正將“杭叉”品牌推向世界,連續兩年海外營收增長70%。
中策橡膠
數字化轉型搶先機
做世界一流的輪胎企業
10月的下沙,天朗氣清,秋風送爽。走進中策橡膠生產基地,智能車床相接,工業機器人各就其位,一道道工序軌道相連形成一條條生產線,從一個車間連到另一個車間。一輛輛智能AGV叉車穿梭其間,沿著劃好的路徑,把物料和一個個輪胎從貨架上取下,裝到物流車上,無需工人引導。
整個車間井然有序,“未來工廠”已然有模有樣。綜合應用5G、AI、大數據、云計算、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未來工廠把員工從生產線上解放出來,勞動生產率提升了300%,一天的產能在13000條以上。
中策橡膠未來工廠
輪胎,曾經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,如今已經成為產業數字化轉型的“試驗場”,新能源汽車的崛起,更為輪胎“智造”提供了用武之地。相較于傳統汽車,新能源汽車車身更重,需要耐磨性更高的輪胎來提升使用壽命,對于輪胎的滾動阻力、輪胎載重、靜音性和舒適性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中策橡膠專門為新能源汽車研發了輪胎“1號EV PRO”系列,實現超級靜音、超級抓地、超級節能、高級精致的強大性能,在多方面實現了升級與創新。“新能源汽車領域,是完全不同的用戶畫像,輪胎使用趨向性能的優化,用戶講求的是體驗感。我們已經慢慢把握到這個趨勢,中策的輪胎,每一條都可以追溯。”中策橡膠相關負責人說。
輪胎行業全球化銷售、全球化采購,與之匹配的全球化生產與研發布局,可以有效規避貿易壁壘、整合生產要素、降低運輸成本、提升技術水平。中策橡膠2012年在泰國建立生產基地,并于2015年正式投產。“從我們的戰略上說,要做世界一流的輪胎企業,營收規模、生產規模要成為第一梯隊。通過外銷的進一步擴大,做大市場份額,讓更多的車主通過市場的力量來認識中策的輪胎,提升品牌度。”中策橡膠相關負責人說。
國自機器人、新柴股份
不斷突破市場和技術邊界
從杭州地圖上尋找巨星制造版圖,上城、錢塘、臨安、富陽,如同珍珠,散落在四處,巨星以深耕杭州制造的心愿將之串珠成鏈,勾勒出一幅以杭州為根據地打造制造業生產基地的宏偉藍圖,而這幅藍圖的底色就是聚焦主業。以制造業為主軸,巨星依循自身發展邏輯不斷豐滿和延伸其業務鏈條,走出了一條內外兼修的發展之路。除巨星科技、杭叉集團、中策橡膠,巨星旗下還有國自機器人、新柴股份等多家行業龍頭企業。
新柴股份工廠實景
國自機器人通過深耕智能巡檢和智能物流兩大行業,在市場和技術兩方面不斷突破,業務覆蓋工程機械、光伏新能源、電網、發電、石油化工等行業,為超過3000+家海內外客戶提供產品及服務。而新柴股份逐步開發混合動力、燃氣發動機等新能源產品以及對原有架構下的柴油機產品排放、油耗、噪聲、振動等性能進行持續改進和升級,提升公司產品的競爭力,形成以傳統的柴油發動機為主,混合動力、新能源為輔,齊頭并進的產業格局。
國自機器人產品合集
制造業的征途是星辰大海。未來,巨星將繼續堅守實體經濟,深耕制造業,不斷加大集團資本投入,持續推動產業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,加速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升級整合,充分發揮企業全球化優勢,完善全球產業布局,堅定不移地做大做強中華民族品牌。